实验操作是培育科学精神良方
(资料图)
原标题:实验操作是培育科学精神良方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此消息引发了热议,一个共识是:实验操作是培育科学精神良方,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助推青少年成为具备科学家潜质并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群体。
“没有实验就没有科学。”马歇尔是“幽门螺杆菌”发现者,为求证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祸首,他曾喝下60毫升幽门螺杆菌培养液。他说:“科学一定要求准确,一定要求实证。”经得起重复实验,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才能立起来。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没有实验实证就没有科学,实验中凝结的诚实品质和务实态度构成了科学精神内核。强化实验操作,就是播种科学精神。
“实验虐我千万遍,我待实验如初恋。”西湖大学实验室主任万蕊雪如是说。她为攻克“结构生物学终极挑战”——剪接体三维结构解析及工作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科技创新中,分析负面实验结果是通向成功之道。绝大多数实验结果会与预料不符,只有冷静分析负面结果才能渐渐走上正路。这也为科学精神注入了重要内涵:在直面挫折和修正错误中追求真理。实验操作课虽不至于遭遇“实验虐我千万遍”,但科研方法和内在精神却能因实践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并引领其成长。
调查显示,实验教学在中小学并非没有,问题是在不少学校里“讲得多、做得少”。“教师讲实验、画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成为普遍现象,实验操作几乎成了“述而不作”,很多学校实验设施、仪器、药品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实验教学岗位甚至成了“照顾性安排”。行为决定效果,观念决定行为。说到底,实验教学问题根子还是“重读书、轻学艺”。读书当然重要,但学习是为了应用,没有动手能力则谈不上学以致用。“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实验操作能力越强,越能因学以致用而“进乎道”“通乎神”。以实验操作纳入中考为契机积极整改问题,让“会操作、懂操作”成为学生必备能力,使实验教学融入基础教育,有效培育科学精神,需要用严格评价督导来推进落实。
科学史上有个经典故事: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后做了个实验小模型——发电机雏形。有人不解地问:这个不停转动的小玩意到底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新生的婴儿是会长大的。30多年后,麦克斯韦站在法拉第肩膀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实验操作最大用处也在这里:青少年是会成长的,未来科学家起点或许就源于一次“小实验”。当科学精神注入文化基因且成为“集体的习惯”,科技大国成科学强国之路就会更顺畅。(刘根生)
关键词: